电子月刊 144 号(2020/8月)

魁华作协

魁华作协

只要参与,就有收获


总144号(2020/8月)

魁 华 通 讯

编者按: 《魁华通讯》是魁华作协会员的刊物,大家有什么建议,请直言不讳。各位会员,当你读到好作品时,别忘了转给 陆蔚青: weiqing6308@gmail.com 作协的网站由青清负责,请大家浏览:www.khzx.ca

网站工作邮箱 协会注册网站工作邮箱为info@khzx.ca凡与网站相关的请大家用此邮箱。 博客由墨浪负责,望大家浏览:http://kueihuawencui.blog.sohu.com

与《蒙城华人报》合作的栏目《红叶园地》的编辑是冰蓝: e_lisa@msn.com

目录

协会动态

——-古沙书画集《古沙书画集》出版

——-郑南川诗歌集《我和“我”的对话》出版

——-苏凤诗歌集《私家茶》出版

会员作品展

——– 草木铭 文/王存来

——– 梦开花 不说再见 文/彭钧铮

采英撷华

——- 迟子建:我的12条写作建议

协会动态

《古沙书画集》出版

魁华作协会员古沙的书画集《古沙书画集》正式出版。十多年来,古沙坚持写作,发表了200余万字的文章,出版了《古沙文集》三卷。同时,还坚持练习书画,在报纸上开设“书画专栏”。数年间,古沙发表书画作品200多幅。契而不舍,金石可镂。今古沙把部分书画汇集成册出版,是他人生的又一收获。《古沙书画集》图文并茂,真实的记录了作者丰富多彩的海外生活。

郑南川诗歌集《我和“我”的对话》出版

魁华作协会员郑南川《我和“我”的对话》诗歌集,由美国南方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继《一只鞋的偶然》《堕落的裤裆》两本诗集之后,又一本诗歌作品。《我与”我“的对话》,表达了作者诗歌创作走向自我内心世界的思考。还原自”我“生命过程的曾经与过去,以此反思一个生活”整体“的轨迹。

苏凤的诗歌集《私家茶》出版

苏凤的诗歌集《私家茶》,日前在银河出版社荣誉出版。

苏凤出生于越南西贡,1972 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1972至1975 进修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1992至1994 进修于瑞士日内瓦艺术和装潢学院。现居加拿大蒙特利尔, 女画家、诗人、歌手。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会员,以抽象油画著称于国际艺坛。作品被联合国和中国、瑞士、加拿大各领事馆收藏。2016 年被提名瑞士海外101位文化大使。2018年个人专访被收录入《加拿大华人移民精英录》。

会员作品展

草木铭

王存来

自古,人贵金石;而今,我贵草木。金石者,奇货而居,世人贵之爱之藏之趋之;草木者,俯仰皆是,而世人轻贱之。

草木者,生命也,其灵性也,得天地日月之精华,其貌不同,性情各异,唯君子所爱,故常入药,入茶,入画,入诗词曲赋。金银宝石者,稀缺价高,君子唾而弃之。深山老林之中,道者终日以草木相伴,却无金石可藏。金石亦天地之造化,为世人贪痴分别心而俗化。凡珍草奇木,若世人贵之,则失其性,亦复如是。

我贵草木,在于其生命也。草木者,播种扦插便可生长,一岁一荣,如松柏

者,终岁而荣,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君不见诗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金石者,焉有播种生长收获之理?商人云,钱亦可生钱。君不见其需人力心思,金石富奢之家亦不过三代耳,堪比草木无心生长而达万代乎?

嗟呼!天地造物,其也殊胜,金石无敌,草木有生,自在美丽,无所不同。草木合天地生长之德,其性为生;金石得天地收藏之象,其性亦刚。柔弱胜刚强,草木金石相敌,在乎人心也。万物皆色,万物皆空。空中无色,我心若一;空中有色,我独贵草木。说自号草木,草木生,他年得道之日之草木山人是也。

梦开花 不说再见

文 彭钧铮

志文遇见佳仁时,已经在蒙特利尔住了整整四十年,那时志文的妻子洁雅已因病去世五年,女儿慧敏也大学毕业,在另外的一个城市的银行工作,惠敏已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佳仁一头乌黑的秀发,一双水灵灵的大眼,两个甜甜的酒窝,两面凸凹有致的身材。志文仿佛又见到年轻时的洁雅,一下也年轻了二十岁。佳仁的职业是私立学校音乐老师,这一老一少真是第一次见面就从心底喜欢对方。佳仁仿佛与志文是久别的青梅竹马。佳仁的那首春之声圆舞曲比洁雅弹得还棒。佳仁就像一朵微笑的朝霞,眼睛里能流出一汪清泉。佳仁喜欢听志文海阔天空的聊,很少说话。常常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和雪绒花。佳仁有较多的时间陪着志文,喜欢跟着志文四处旅行,从一座山玩到一条江。从死

火山到现代艺术馆。从冰冷的育空到炎热的非洲。

佳仁把每到一处的见闻都用素描记录下来,志文欣喜地为每一幅素描配上一首小诗,

佳仁再和上一首诗。佳仁又谱曲,两人轮流吟唱。从月弯到月圆,又从月圆到月弯。

志文越来越觉得吃力,一个人悄悄地去看医生。检查结果是胰腺癌。医生说只有不超过三个月的时间。志文想是到了见洁雅的时候,对佳仁也有了依依的不舍。越是不舍越不能让佳仁见到自己痛苦的样子,越是不忍心见到佳仁伤心的模样。或长或短总会要有人先走,为何要难过呢?这个困扰人类的问题,没有多少人能看得透,不过几千年前那个梦见自己成为的蝴蝶的逍遥仙早就想明白了。这样志文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似的。依旧微笑着听佳仁弹琴唱歌。一天志文与佳仁商量说:“一个与女儿慧敏在同一个城市的老朋友病了,要去看看老朋友。你现在忙,就不要请假了,我去去就回。”。佳仁在志文的一再劝说下同意不一起去。

志文到那里后头几天每天和佳仁打电话,还要佳仁在电话里唱歌听。接着几天没有音讯,佳仁开始有些担心。家里的门铃响了,佳仁想一定是志文回来了。开门一看是慧敏,慧敏可是极少来的。慧敏说:“爸爸因为不想看到你伤心,不想和你说再见,最近住在我家,爸爸刚走,把他年轻时最英俊的照片留给你。爸爸的遗嘱也在这里。”佳仁的眼泪如小溪静静流淌。 志文一直没有告诉女儿慧敏实情,佳仁是个智能机器人。而且是

志文专门依照洁雅年轻时的模样订制的。志文遗嘱中给佳仁留下房子,积蓄,诗稿,为佳仁订制了一个和志文年轻时一模一样的良人。

采英撷华

迟子建:我的12条写作建议

1

作家要善于取材,更要善于掌握“火候”,这个火候,需要作家有全面素养,比如看待历史的广度、看待现实的深度、对美的追求等。

当然,更重要的是一个作家精神上的孤寂,他们对待艺术独立的姿态,身上有一股不怕被潮流忽略和遗忘的勇气,这样能使每一次的出发都是独特的。

如果作品一味地展览苦难,却没有希望的微光闪烁,这样的苦难就是真的苦难了。

而如果苦难里有柔软的光影浮动,苦难就不是深渊,它会散发着湿漉漉的动人的光泽。

所以我很喜欢弘一法师临终手书的“悲欣交集”,它道出了人生的真相,也道出了艺术的真谛。

一个作家除了尊重史实,还要建构你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是描摹鼠疫中平常百姓的悲欢离合。因为资料上的人都是死的,你要用想象把这些人复活。

而没有坚实的史料做依托,没有一颗沧桑而温暖的心去揣摩和贴近人物,他们又怎么复活得起来呢。

如果说诗意是艺术的话,那么小说家当然不能放弃对诗意的追求。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

我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在作品中回避苦难;我也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在作品中放弃诗意。苦难中的诗意,在我眼里是文学的王冠。

一部小说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的成色。

小说语言如果没有个性,缺乏表现力,就成了“说明文”,不管故事多么新奇,小说的魅力将大打折扣。

如今有些小说尽管故事不错,但是语言粗糙平淡,缺乏光彩,你就喜欢不起来。

我热爱世俗生活,安然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平淡,朴素,但不潦草。

如果因为写作就活得潦草,那是傻瓜。写小说是蛮有情调的事,如果一个作家的生活过得无滋无味,那么写出来的东西也必然是乏味的。

一个作家能否走到底,拼的不是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占有什么样的素材,而是精神世界的韧性、广度和深度。

8

一个作家写人性永远是不错的,因为人性是最复杂的。

9

我的体悟,就是我们不要把个人的痛苦放大。一定要想到众生的这种苦难,那么你的作品会获得一种升华、一种沉淀。

从文学意义上、艺术意义上,这种沉淀就是一种艺术上的飞翔,这是特别重要的。

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历练,很多东西在一个瞬间把你唤醒,才能和艺术融合。

10

写作的人不会孤独,你周围有那么多笔下的人物陪着你呢。

我特别能理解费雯丽演电影演得精失常,演员很容易把角色的身世遭遇放到自己身上。

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想到写作会是万众瞩目的事业,它不过,是给自己找了一个默默的伴侣。

11

我想一个作家的感情是质朴的,他的写作才会浮现质朴的风貌。

不是由于你写了土壤,你就质朴了;也不会因为你写了旧上海,你就不是质朴的。说到底,一个作家的气质,决议了他作品的气质。

12

如果碰到瓶颈期,也没什么不好。瓶颈是妖娆的障碍啊,能从它颈下爬出来,必定会脱胎换骨的。

作家假如有勇气面对有难度的写作的话,就不要怕遭受瓶颈。

没有描写苦难,诗意怎会呈现?温暖也是一样,没有冷作为底衬,没有用笔化解寒凉,它从何而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