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味是菌子
文/坐忘
自从发现住处附近的草地上,有种白色蘑菇–我经常路过它们–渐渐地,我的好奇心和馋虫双管齐上。经过多次请教某位经验丰富的猎菇好手,以及查阅谷歌之后,我终于决定撸起袖子—吃!
第一次我带着试探性质,一共就吃了六七多:两朵大的,其余都未成年。我放了点盐和黑胡椒,用油煎了一下。然后盛出来和无油煎熟的三文鱼放一个盘子里–假装我已经变成西方胃–管他什么胃!诶嘛!真是太好吃了!
伊雪这位蘑菇专家还在琢磨我这个新手啥时候给她拍这种白蘑菇的孢子印,以便她得出最后的结论,忽然惊闻我已经落肚为安,由不得大吃一惊,打电话过来–“你你你……何等狗胆包天!这三天你可记住了,每天给我打电话报个平安!”
第二天,我又开始惦记那菌子–学名四孢蘑菇,北美草地多见,英文名就叫“草地蘑菇”。
我到底是买点黄油回来煎呢还是就用五花肉炒一炒?
这一阵我等着申请学校的结果,非常煎熬,晨昏颠倒,生活没有什么规律。在外面晃荡了一圈,看黄昏的云,这边厢是金亮的橙色,背转身那头却又是妩媚的紫色,又有许多被建筑物挡住了,对于那不可望更不可及的部分,我自然会生出许多的幻想。
夜幕渐渐落下来,我又去看渥太华国家艺术中心的那块电子屏,它和我们梦花雅乐(Montreal)艺术广场地下的那面电子墙一样,能描善绘,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倏忽之间,它一下子变成彩虹,召唤疫情之后的美丽新世界,一会儿变成各种单色的水晶块和几何图形,最后是一个白色礼服的跳舞女人。
晚上十点多回家,经过那片蘑菇,对,我其实是故意“偶遇”的,哼哼,另外一条路才是我习惯走的。
不管了,我摘下了所有的大蘑菇,一共十朵,十朵啊!它们发出一种诱人的香味,是肉的香味,而非植物,蘑菇更接近动物而不是植物。
这次,我先用五花肉熬出一些猪油,又加上一些植物油,还把小葱熬出葱油,
还放了点新鲜柠檬碎,花椒,当然,蒜瓣、黑胡椒是不可少的。
菌子炒肉最后出锅的时候,我还加了一点点枫糖浆调味,配上洁白晶莹的白米饭,天呐!那一瞬间,味蕾以光速去天堂旅行。朋友说我具有冒死吃河豚的勇气,没错,太值了!
“人间至味是菌子。”
刊发于《蒙城华人报》2020年10月30日第901期《红叶园地》第186辑
伯顿湖
文/雲中君
常去的湖有两个,一个大些,水色山光,景致怅廓; 另一个则具体而微,因鸥鹭聚集,反小巧灵致。因其坐落在图书馆旁边,每次借书都从湖畔经过,故而这个名叫“柏顿”的小湖于我倒更觉亲切。
天气澄明时,喜欢带本书湖畔小坐。远赴异国,携带的中文书并不多,常看的是《灵谿词说》。湖畔的水禽鸥鹭几乎日日相见,与我并不陌生,有时竟会如老朋友一般迎上来,轻轻咬咬我的鞋子。我读书时,它们会静卧一旁,打盹或安眠,彼此互不相扰。
我守望过这湖中的四季。
春天,鸟儿的翅膀染上一分潮湿,轻烟雨雾里的蓬勃与渴望。
夏日,加国的夏绝不火热,也如迎面而来的居民般,清爽温和。没有冗长的蝉歌,却从不缺少杨树叶子哗啦啦的取笑。
啊,至于秋,秋是晾晒心事的季节,层层落叶秋色无边。秋,永远是留给远人的,“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自然,湖畔也少不了冬日里的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只差一位舟子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如同梭罗想探究瓦尔登那已失去的湖底的秘密,我也在湖上消磨了许多光阴。
时间长了,这湖好似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望她,她也在望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大约情与貌,亦略相似。
正读到迦陵论周邦彦清真词“晴岚低楚甸”,从书页上抬起头,春光取次而来,飞鸟盘旋而
过,屋顶也漂浮着它们的欢歌。
我知道,生命中这些掠过的美丽,终将成为年轮,定格在我们心底。偶尔,时光的唱针在记忆的胶片上旋转,熟悉的旋律,会响起。
是的,这湖是给懂她的人看的。她知道我是懂得的,我明白那逝去的时光里的树尖上的呼喊,呼喊中的细雨,细雨中的土地,以及干净的土地上的孤零的烟斗。
我也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她,我会怎样想念她,我会怎样想念她并且梦见她,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她而梦也梦不到她。史铁生对他的地坛说: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刊发于《蒙城华人报》2020年10月30日第901期《红叶园地》第186辑
诱惑
文/坐忘
蜜环菌发出诱惑的香气
来呀
来吃我!
黄韧伞效颦出更多的馥郁
爱
还是死?
思考是冗余的
存在即爱
刊发于《蒙城华人报》2020年10月30日第901期《红叶园地》第186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