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缘”千期感言
编辑杨格告诉我,“笔缘”已经一千期了,多么兴奋的事情。也就是说,“笔缘”伴随我们已经走了十九年了,十九年,是一个人从孩子走到成人的完整过程,这是值得魁北克写作人喜庆的,我和“笔缘”的交道很久了,很有感情。 Read More …
编辑杨格告诉我,“笔缘”已经一千期了,多么兴奋的事情。也就是说,“笔缘”伴随我们已经走了十九年了,十九年,是一个人从孩子走到成人的完整过程,这是值得魁北克写作人喜庆的,我和“笔缘”的交道很久了,很有感情。 Read More …
早上十点多经常有一群三、四岁的幼童,在保姆一前一后的带领下,牵手拉队的从我家门口经过,十几位小朋友,有男有女,有不同的头发和肤色,却都个个活泼可爱,他们是我家附近日托中心的孩子,只要不是恶劣天气,保姆就会带他们去不远的公园,公园里有浅水池、秋千、滑梯、攀绳等设施供孩童们玩乐。我喜欢见到这些孩子,每当听到他门走近的声音,就会放下手边的工作,走到面街的窗口,待他们走过来和他们打招呼,看着那些纯真的小脸蛋,挥着小手对我微笑的模样,真是逗人喜爱,我能够感受到他们毫无掩饰的真性,以及尚处于童心世界中的纯稚。 Read More …
蒙城的十一月没有像往年那样寒冷,风起风落间已是万木凋零,枯枝摇曳。然而地上的落叶在阳光下依旧绚丽多姿地闪耀着,给已经褪色的城市增添最后一道光彩。 Read More …
今天是老人92岁的生日。早晨,养老院的护工给他洗了个澡,让他看起来清爽了很多。他的两个女儿推着轮椅,带他来到离养老院不远的一家餐厅,那里,他所有的儿女和他们的家人都在等待他。 Read More …
看了好几处房子,只有这一处令她满意。大五半的房子里,来自美国的沙让本科还没读完就被一家美国电脑公司聘用了,他不顾家人的期望,弃学就职。迪哲在大学里工作,工余读MBA,周末回他的乡间别墅。要搬出的黛安娜告诉她,他们人非常好,要不是去英国读书不得不离开蒙特利尔,还会住在这里呢。她很想像黛安娜一样成为他们的室友。 Read More …
吴波,说他热爱生活,那是肯定的,他说喜欢生活在打工仔的行列中,去寻找自己的写作题材;说他有点幽默,那也是肯定的,读读他写的故事,你会说多么有趣。
他写的故事精彩,与魁北克生活直接有关。
Read More …
二姐失蹤了。
文軒氣急敗壞地給加拿大的三姐文賢打電話,在深圳的二姐文靜已經有一個月沒有跟家人聯繫了,打她的電話也永遠是空號,沒有回音。二姐,會不會尋短見了? 文軒著急地問。不會的,再難的時候,你二姐都沒有想過要尋短見,何況她才剛剛認回了兒子,這個孩子可是她從他出生到現在,苦苦等待了十九年,才付出勇氣來母子相認的。 文賢安慰文軒, 只是她心裡卻隱隱覺得文靜可能會生病猝死在深圳某個沒有人知道在哪裡的租來的房子裡。 Read More …
作者:郑南川 一九八零年代末到九零年代 Read More …
窗外的雪还在飘飘洒洒,不愿停止地下着。被风吹起的雪, 打着旋儿, 起起伏伏,忽上忽下。雪已经下了一天一夜了。 Read More …
法语老师波朗德赫尔进教室了。放下手上的东西,两手对握在胸前,口里发出一连串的:
“Bonjour ! Bonjour ! Bonjour !”(法语,意思是:你好!你好!你好!)
说一个“Bonjour !”(发音是:笨猪!),脸就转向一方人,同时还行个点头礼。一连串问好噼里啪啦的说完,头像鸡子啄米似的点了一圈。比节目主持人出场还要富于表情和演技。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