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网站已经升级,访问新版网站www.khzx.ca

 

 

  • 首页
  • 协会概况
  • 会员作品
  • 专栏集粹
  • 新书介绍
  • 活动集锦
  • 相关连接
  • 联系我们
  • 《太阳雪》(华语短篇小说选),是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的第二部会员小说作品选,这本集子以更新的写作面貌,展示了华语新移民小说的风格和特点。这些作品讲述着家庭生活,爱情,人的成长,文化的碰撞和现实的社会,用一种变化的新意识,新思想和新地域的情感,描述着新的加拿大生活。在写作手法上,小说选展示出了新的水平,纯文学式的写作,悬念与冲突的结构表达,无纯主题的构思和对比表述的故事跨越,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写作的进步和新的风格。

    主编:郑南川。副主编:陈丽霞,陆蔚青。法英文翻译:张裕禾,陶志健。加拿大国际书号:9782981273338。

    太阳雪



    ............ 相关书评

    回到頁首
    《皮娜的小木屋》(华语散文选),用写作者们在加拿大生活十年二十年以后全新的视角,述说对这块神奇土地的感受。作品在文字和语言表达上,显示出更加成熟,更加真切和更具备文学的风格。

    主编:郑南川。副主编刘爱丽,邵云。法英文翻译:张裕禾,陶志健。加拿大国际书号:9782981273345。

    皮娜的小木屋

    ............ 相关书评

    回到頁首
    《一根线的早晨》(英中文双语诗歌选),是首部加拿大出版发行的,英中文双语加拿大中国二十人诗歌选,展示了不同国度,相同语言诗人的不同风格。

    主编:郑南川。英文翻译:陶志健。加拿大国际书号:9782981273321。

    一根线的早晨封面

    ............相关书评

    回到頁首

    陆蔚青的小说集《温柔的漂泊》2013年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收集了她近两三年来创造的20篇主要反映新移民生活的短篇小说。

     

    《漂泊中的温柔》自序

    ——陆蔚青

    五月,我到温哥华去。清晨,我从蒙特利尔起飞,飞机在轰鸣之中升上天空。
    这次飞行,横穿加拿大,我在高空上看到四种地貌。
    最早是丘陵,映照在初升的朝阳里的,是凹凸不平的光和影。
    然后,飞机进入了辽阔的平原地带,这是加拿大的草原三省,平原一望无际,在高空上望下去,是切割整齐的块块田野。
    最让我惊喜和感动的,是美丽的洛基山脉,蓝色与白色晶莹剔透,层叠不穷,那山和围绕在山间的湖泊,安静的千年万年不变。
    我们终于到达了海边。在山的那一头,在海的这一头。在温哥华,我看到到处开满的花朵,那浓郁,浑厚,饱满的花朵,她们一朵朵挤在一起,形成更大的花,在五月的风里,色彩缤纷的开放。有人告诉我,那花的名字,叫高山杜鹃。
    我第一次这样清晰地看机翼下这片土地,我因此联想到我在加拿大的移民生活。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曾是那样碰撞的生疼。我以为我就这样忍耐着时光的流逝,不会再写,不会再思考。然而新大陆没有让我失望,她让我在过去与今天的交替中找到了新一个我。
    是的,我们就象一朵朵高山杜鹃,我们可以生长在高山上,平原中,海尽头。所有的环境和地貌都不能阻碍我们按着心的愿望,快乐而简单的成长。因为,只有心中有愿望,我们才可能在无论何时,无论何处,开出美丽的花朵。
    我相信奇迹的发生,正如我相信人生的意义,就是爱和希望。它可以是深渊里的芬芳,也可以是有陷阱的舞蹈。我们的生活,可以是生长在各种植被上的花朵,无论生长在旷野,荒原,或者高山上,我们可能被风雪摧毁,也可能更加坚强。这种不同,只区别于我们的内心,是否坚强勇敢的面对有时不能左右也无能为力的生活,是否能在困境中坚持等下去,等着花朵含苞待放,等到奇迹终于出现,等到花开的一天。
    移民加拿大的13年之后,我带着书稿回到故里。所有的写作,都是异域生活的记录。从最早的动荡不安,到现在的安之若怡,我内心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走出故里走向外界的过程,也是
    一个人从外边的世界收回目光,审视自我的过程。
    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它让我可以安静的看待灵魂。
    感谢一直支持我写作的家人和朋友。
    感谢出版社。
    感谢我生命中相遇的每一个人。

    ............ 相关书评

    回到頁首
    苏凤的《女画家自述:自由的灵魂》展示了她不凡的前半生--越南出生,历经越战,16岁负笈台湾。后来在巴黎高等艺专攻读绘画,再入联合国服务近29年。无论是在战火的边缘颠沛流离,还是在新兴的台岛刻苦向艺;无论是在繁华的巴黎浸润艺坛,还是在纽约和日内瓦的工作生活;无论是在印度潜心修行,还是落户北美尽情绽放艺术成就--亚欧每历经,东西方走遍,衣带渐宽终不悔,艺术与人生,自由与灵魂始终是内心如一的追求。

    回到頁首

    跋/紫云

    缘起二零零四年,在【华侨新报】主持的编者、读者春茗席上,我有幸与『诗坛』主编白墨先生相识并向他请教了中华古典诗词创作之道。会后喜得白墨先生馈赠七律一首、以及大量的诗词学习材料;他鼓励我跨过中华古典诗词创作的高门槛。于是,我壮着胆子,给『诗坛』投了第一首儿歌般的即景之作《雪景》,借此机缘迈入了『诗坛』的大门。

    中华古典诗词,对于我这个国学功底和古文积淀都很贫乏的初学者来说,若单靠自学是有一定难度的,幸运的是,我得到两位博极遐览的诗坛前辈:许之远先生和白墨先生时时为我指点迷津。

    白墨是我诗词创作的启蒙老师。当我的第一首“七律”初稿送交白墨时,他立即通过电邮与我反复讨论关于律诗平仄、对仗、起承转合等诸多创作技术细节,待我认真改正后方以正式发表。之后白墨又鼓励我向填词方面努力。

    不久,白墨将拙文《女人一枝花》呈请许之远老师斧正,让我又有幸得到许之远老师对我的文艺创作教化。

    许老师国学造诣极高,(详见方家词评——《离亭燕》中介绍)他虽然事务繁忙,但对我却不忘谆谆引导,真可谓诲紫云不倦。由于许老师的关切和爱护,我的古典诗词创作之路从此更加开阔和顺坦。

    总而言之,鸣谢尽在不言中,我这本小册,就勉为其难,权当是对许之远和白墨二位老师些少的回报吧! 此外,『诗坛』坛主谭锐祥先生以及【诗会】里的众多朋友,都曾经对我的创作多方指教,在这里也一并致谢!

    本册编纂了用100多个词牌填写的300余首词,其中必有很多瑕疵,尤其是初学阶段的佶屈聱牙,例如在《虞美人》咏花系列中的一些作品,很多是笔者初学填词以及在撰写《女人一枝花》时用以文章结尾的,显然粗糙,聊作一个记实留念吧,同时,谨借此机会,就教于亲爱的读者们和诸位诗坛方家。

    末了,我由衷地,

    感谢【济南作协】主席刘玉民先生为本清卷之封面惠赐墨宝。

    感谢许之远老师笔走龙蛇,挥毫书写拙词《卜算子》(寄情初雪),为本清卷压轴 。

    感谢胡晓明教授为本书作序。胡晓明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秘书长。

    感谢怀石等文友为本书出版所做的文字校对工作。怀石也是【魁北克中华诗词研究会】创会人之一。

    感谢许之远老师以及刘健巍、怀鹰、怀素等方家为我的诗词作讲评,他们的精彩评论,肯定为本小册添色不少。

    感谢诗友墨浪所作的细腻评论:『《紫云清卷》之乡愁篇亲情篇浅析』。墨浪先生是【魁北克中华诗词研究会】会员、【魁北克作家协会】会员。



    ziyunqingjuan



    ............ 相关书评

    回到頁首
    《一只鞋的偶然》英中文双语版诗歌集在蒙特利尔正式出版
    由郑南川著,陶志健译的英中文双语版诗歌集《一只鞋的偶然》,2013年1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正式出版。 诗集收入了郑南川自一九九零年代中期至今写下的诗歌一百余首。从远行,感受,自然和记忆四个主题内容,记录了作者在加拿大生活的足迹。诗歌采用简单,明快和自然的写法,以更多的意象表达,透视着作者的思想内涵,和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陶志健博士对诗集的英文部分的翻译,贴切和真实地表达了作者诗歌的本意,为英文读者的阅读和鉴赏提供了方便。 此书作为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著作丛书出版,封面设计宋兰,排版陶志健。 《一只鞋的偶然》,是首部在加拿大出版的英中文双语华裔个人诗歌集。

    nanchuan



    ............ 相关书评

    回到頁首

    《晴圆集》出版发行: 协会会员张巽根的作品《睛圆集》于2012年4月由长江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被武汉作家协会纳入《武汉城市圈作家书库》丛书。这本 书计230千字,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的散文以作者的中国生活为题材;第二部分为诗歌;第三部分以加拿大生活为背景;第四部分是随笔.

    《晴圆集》简介

    文/张巽根

    我8月20日收到作协的电子月刊(八月号),还没来得及看,21日作协主席南川就来电话,告诉我那上面报道了我的《晴圆集》出版发行的消息。我随即就去看了,心想:是哪位朋友写的呢?紧接着,紫云又在23日《路比华讯》的笔缘版发表了一篇读我那本书序的感言,题目是《“人生的河流”——读书有感》。一连串的事,就像在琴键上敲出的音符,那是作协和文友对我的关心!我在此衷心地感谢大家对拙著的嘉奖和推介! 这本书的内容梗概,报道和读后感已作介绍,不再赘述。我想说说本书的定位。在自序中我声明:我心目中的广大读者是那些文学的爱好者,是处在不利条件下还在努力的奋斗者,更是那些追求生活的美和情趣的理想者。 读者的定位,决定了作品的定位。说话要看人,要看对象。对那些文学的爱好者,我必须奉献好文品;对奋斗者和理想者,我也要与他们有共同志趣、共鸣的人品。因此,对作品的定位,实际上定的是品味,跃然纸上的文品和人品。这本书不媚俗。说这句话不是自鸣清高,只是说明一个事实:它没以这类读者为对象。所以也没有这样的品味。 媚俗的作品现在很正常,是主流。就像现在的大众食品一样,转基因的多,加添加剂的多。科技进步,做成的产品就是要做大、做快,做多,这样也就一般。而文学和艺术追求的是个别、个性,也就难免与寂寞为伍,与困境相伴。说这句话既不是往高处说孤芳自赏,也不是往低处说顾影自怜,只是说明一个道理,一个铁的法则。 我的这本《晴圆集》是属于追求个性这一类的。录一首书中的小诗于下,以飨读者。
    山形

    山讲着自己的故事

    那冷冷的地表

    曾是融融的岩浆

    那刺向天空的峰尖

    是凝固的火焰

    (这本书在枫华书店有售,价10加元。)

    xungen

    ............ 相关书评

    《那一城枫红枫绿》的创作体会

    (发言稿整理)枫子

    一、 创作动机

    这本书的大部分文章,是我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之间完成的。那时距离我登陆加拿大还不足5年的时间。那么为什么在这么简短的时间内我就有一种冲动要写一本关于加拿大的书呢?我想原因之一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蒙特利尔----是一个太独特太别致的城市,她独有的魁北克文化-----多元,包容,开放的特色是不可复制的;原因之二是基于我天性中的好奇心使然:特别爱关注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思考其背后的成因和结果,从而有感而发。

    二、 创作过程

    首先我为这本书做了这样一个定位:这是一本关于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市的书,书中的文章都将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展开。她的目标读者群将是那些“对异国生活感兴趣的,有魁省及加拿大移民打算的,愿意了解魁北克文化的”读者。其次是内容选材: 1, 关于海外、加拿大生活的题材:比如关于ROOMATE合租生活的故事:《随枫而逝》;关于留守女士生活的故事:《太平洋上空的叹息》;关于与老外相处的系列故事:《我的邻居ANNA》,《忘年知己ANNE》,《仁善慈悲如ANGELA》等。 2, 具有地方特色的题材:如同性恋、天体浴场、街头涂鸦等。 3, 具有独一无二的魁北克、蒙特利尔特色的题材:如281的脱衣舞,小吃POUTINE,CELINE DION演唱会,和魁北克冬季运动等。确定了主题和选材,然后就是如何展开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做到“言之有物”。 -----观察:善于观察那些对我们来讲比较新鲜的事物。比如在我 观察了本地人的穿着打扮后写成了《不以貌取人》,观察了当地的饮食特点后写了关于小吃POUTINE的文章,而在观察了这个城市的市容市貌后写成了《街头涂鸦为哪般》。 -----参与:为丰富文章的素材,我有意无意地做了很多调研工作: 比如试过了冬季的大部分户外活动后,写成了《像魁北克人一样地去享受冬季》);在吃了很多家餐厅、试过很多种口味的POUTINE后写成了《带着内疚的快感吃普丁》;跟着涂鸦艺术家深入实地考察,观摩了街头巷尾无数的涂鸦作品之后我写了《街头涂鸦为哪般》。 ----阅读研究相关资料:在描写魁北克文化的文章里我列举了很多数据和例子,这些都是有例可依,有据可查的。阅读研究的越多,对事物背后的存在因素了解得越透彻。比如在我阅读的文章里,对POUTINE的看法有褒有贬,存在着两个极端的态度,这就给我的写作带来了更丰富的素材。 ----思考:思考文化差异的成因,及其存在的合理性:例如: 为什么281的脱衣舞厅堂能够在这里堂而皇之地存在;为什么同性恋游行能够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和祝福;为什么蒙特利尔的涂鸦遍布各处(虽然是违法的);为什么POUTINE能成为加拿大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正是因为这些“十万个为什么”的思考,与本地人交流,阅读相关资料,最后自己悟出:这些事物滋生的环境,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信仰,习俗,人生观,以及形成的历史原因。 三、 创作体会

    1, 保持好奇心,对周遭事物要敏感,乐于观察,善于思考。正是因为自己一直有种紧迫感,急于尽快尽多地去了解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因而搜集到了很多素材,从而产生了很强烈的创作欲望。 2,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海明威在提笔撰写他早年在巴黎生活的故事《人生的盛宴A Moveable Feast》时说:“要想写得好就必须如实地写”。好的文章,能打动读者的文章,一定首先是能打动自己的,有真实生活体验的。例如:读者反响比较强烈的两篇故事: 《我的邻居ANNA》,是自己4年半与ANNA邻里相处的点滴记录;《太平洋上空的叹息》一文则是我一个好朋友的真人真事,她讲给我她的故事;我又几次长途电话听“JERRY”从他的角度演绎这个故事。里面的对话都是他 们的原话,因为真实,所以读者有共鸣。 3,深刻的了解与体验。在描写魁北克文化时,281的脱衣舞,小吃POUTINE,街头涂鸦,是读者比较喜欢的。对这些主题,因为我实践了很多次,研究了解了很多相关资料,心里有数,下笔时一气呵成,所以读者也能读出其中的流畅性。 4,不足之处:真正的有深刻内涵的文章往往都是“厚积薄发”的,而我写这些文章时真正在加拿大居住实际天数只有3年多,可谓“薄积厚发”,所以有些文章不免流于表面的描述性,不够深刻。我现在的体会是,要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练笔,才能言之有物,才能写出真正打动自己,打动读者的书。



    fengzi

    ............相关书评



    Copyright © 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